尊师重教扬至善,薪火相传育未来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今天,我们齐聚在国旗下,共同参加这次以“尊师重教扬至善,薪火相传育未来”为主题的升旗仪式。作为学生代表,我深感荣幸能在此发言,也深深体会到师德师风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。
教师,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品格的塑造者。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们的梦想,用无私的奉献点亮我们的未来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最后一盏灯,老师们始终陪伴着我们,用言传身教诠释着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真谛。
记得有一次,我在一门专业课上遇到了难题,百思不得其解。课后,我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教,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解答,还鼓励我不要轻易放弃,要学会独立思考。那一刻,我深深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怀与期望,更让我深刻地理解师德师风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老师们用青春写下的生动注脚。
尊师重教是师生的双向奔赴。自古以来,尊师重教便是中华民族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,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、熠熠生辉的重要基石。从“程门立雪”中,我们看到了尊师的至诚至敬,杨时与游酢站在雪中等待程颐醒来,只为求得学问真谛,那漫天飞舞的雪花,见证着他们对师道的尊崇;从“子贡尊师”里,我们读出了重教的深远意义,子贡一生尊奉孔子,不仅在物质上供养恩师,更将孔子的学说传播四方,让儒家思想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,那跨越时空的思想传承,彰显着教育的力量与价值。作为学生,我们该如何回应老师的付出?我认为,真正的尊师重教,藏在那些“向前一步”的选择里:当我们提前十分钟走进教室,主动坐满前排座位,就是在用行动告诉老师——“您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珍视”;当我们在课前翻开预习笔记,在课后捧着画满问号的错题本追问,就是在用诚意回应老师——“您的心血我们从未辜负”;即便是最普通的课堂,挺直的腰背、专注的眼神、沙沙作响的笔记声,都是最动人的师生协奏曲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当我们谈论学校师德师风时,实质上是在守护一个国家最核心的创新能力。从西南联大教授用马背驮着仪器南迁,到黄大年教授把地球物理图谱刻进生命的最后时刻;从王大珩院士在东北雪原建立光机所,到天眼团队中那些凌晨三点回复学生邮件的导师们;教师书写的不仅是板书,更是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的路线图;学生钻研的不仅是课题,更是民族复兴的战略储备。据统计,我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%以上基础研究工作和80%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。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,导师与研究生组成的联合攻关组,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
在北斗卫星发射场,总师团队里有七位成员曾是同一导师门下的“师兄链”;在非洲疟疾防治实验室,中国教授带着留学生验证青蒿素衍生物;在国际顶尖期刊编委会,中国学者正在重构学术评价的东方标准……
尊敬的师长们,我们懂得:您要求严苛的课程设计,是在锻造我们直面知识挑战的铠甲;您批改论文时的每一个红圈,都是在为科技强国培养哨兵;您示范操作的每一台仪器,都是在训练未来战略科学家。在此,我倡议全体同学:以“前排精神”致敬课堂,让抢占前排成为学风新常态;以“预习厚度”丈量诚意,让带着思考进课堂成为基本素养;以“追问姿态”延续文脉,让每个问题都成为文明接力的火炬。
老师们,我们承诺:您在三尺讲台点燃的星火,我们必让它燃成照亮民族复兴的烈焰!这,就是新时代青年对“尊师重教”最铿锵的回答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